-
- 素材大小:
- 1.42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3-22
- 素材编号:
- 2458
- 素材类别:
- 语文课件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学反思PPT,本文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中哪几个部分集中写纪念刘和珍?那么,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六、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等内容。《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陨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教学反思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语文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纪念刘和珍君
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对联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背 景
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5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反对八国通牒,会后组织了以北京大中学生为主的2000多人的请愿团,前往铁狮子胡同向执政府请愿,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 等口号。请愿队伍进入执政府门前广场时,段祺瑞命令卫队开枪,当场打死47人,打伤200余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等在这场运动中牺牲。在死难烈士中,有7名中学生,最小的一个年仅12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 惨 案。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4月,冯玉祥驱逐了段祺瑞,执政府垮台。
注意两点:
1.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 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 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
刘 和 珍 君
血 泪 控 诉
呜呼!三月一十八!作诗:刘半农 作曲:赵元任
一、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
本文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纪念的中心 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中哪几个部分集中写纪念刘和珍?
那么,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六、七部分又起什么作用?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思路顺序
悼念刘和珍君
控诉反动政府
写作缘由 奠烈士 爱
(1、2) 醒庸人 憎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纪念主体
(3、4、5) 详写遇难经过 遇害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6、7)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
如何理解作者“不说”与“说”的感情?
纵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但作者在表达时处于要说和说不出话来之间。作者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但最终还是要说,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的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
所以,作者“不说”是假,“说”才是真。
主要体现悲、愤。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1、“真的猛士……?”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论睁了眼看》)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痛苦,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淡淡的血痕中》)
人物 事件 顺序 方法 (1)生活中 时 细节
刘和珍 (2)学潮中 (3)惨案中 间 肖像
第4段作者以什么顺序怎样展开思路的?
听到噩耗—— 居然 震惊
概述惨案 颇为怀疑—— 怀疑 愤慨
尸骸为证—— 虐杀 悲痛
听到污蔑—— 暴徒 愤懑
悲愤号召—— 爆发 怒吼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A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流血的作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B 但原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C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空谈》)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牺牲。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5、“苟活者……真的猛士……前行”
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 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写作素材积累
课内经典 (1)警示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 对偶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创新句: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写作素材积累
鲁迅的经典散文——《战士和苍蝇》 叔本华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写作素材积累
鲁迅诗一首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课件PPT:这是《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课件PPT,主要是了解速读课文,完成各空。 本文中心内容主要是评述 :作者主要感情概括为 :记念的主要人物是 :其代表的是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介绍写作缘由。交待写作目,欢迎下载《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课件PPT。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教学课件PPT:这是《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教学课件PPT,主要是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本文记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2、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第六七节在文中起,欢迎下载《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教学课件PPT。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
《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教学设计PPT:这是《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教学设计PPT,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情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了解写作素材积累,欢迎下载《记念刘和珍君》语文优秀教学设计PPT。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南京求学时改名为周树人。1918年4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