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47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4-21
- 素材编号:
- 52874
- 素材类别:
- 城市旅游课件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PPT,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草原、区域简介、自然风光、蒙古族民俗集萃、蒙古包、蒙古族婚俗、美丽的传说、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为呼和浩特,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有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中名列第三位。以汉族和蒙古族为主,还有朝鲜、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全区分设9个辖地级市,3个盟;其下又辖11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21个区(2013年)。包头市 、巴彦淖尔、乌兰浩特、呼伦贝尔、鄂尔多斯等为自治区内主要城市。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东部草原辽阔,西部沙漠广布。年均气温-1~10℃,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已探明矿藏60余种,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在东亚季风的影响之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多样,四季分明。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截至2016年1月27日,全国31省区已全部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内蒙古排名第十六。
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城市旅游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我爱内蒙古——内蒙古民俗文化
行政区划
区域简介
内蒙古是清朝内扎克蒙古的简称。
成立日: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于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民族及人口
由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49个民族组成。
自然风光
蒙古族民俗集萃
全国有蒙古族人口5813947人,其中402.92万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在辽阔的草原上,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畜牧业是他们历史上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产业,被称为"马背民族"。
蒙古包不但能够经受大自然的考验,也非常适合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小游牧这一种游牧方式。它既是蒙古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牧业生产方式
蒙古人的游牧,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小游牧是在固定地盘上四季轮牧。大游牧是赶着牲畜离开家园,进行几千、几万里的大迁徙。蒙古人的大游牧的迁徙方式,一直延续到北宋末期。
蒙古族婚俗
蒙古民族的婚礼别具一格,充满了诗情画意,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透过热闹有趣、异彩纷呈的一幕幕情节仪式,感知一个富于游戏精神的民族灵魂。
鄂尔多斯婚礼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
成吉思汗陵祭祀
成吉思汗陵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中南部,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阿拉腾席勒镇南甘德尔敖包上,距东胜市南90公里。这座宏伟的陵园225平方公里,周围是坦荡的牧场,一望无际,沼淖如镜,溪水似银,草木芬芳,风景宜人。园内各种花木争芳斗艳,红桃绿柳,松柏常青。陵园的正前方耸立着两根穿云旗杆,中间安放着一鼎两米高的香炉。主体建筑是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连接在一起。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等部分。殿堂建在高台基上,台基前有九九八十一个台阶。整体造型新颖别致,雍容大方,具有蒙古族的典型艺术风格。
"伊金霍洛"为蒙古语,意思是"主人的陵园"。
美丽的传说
据传说这块陵地是成吉思汗自己选中的。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领大军西征,路经鄂尔多斯高原。他看到这里山清水秀,草木繁茂,顿时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在赞叹留恋之际,手中的马鞭子掉在地上。成吉思汗坐在马背上,沉吟了片刻,说 这里是:"衰亡之朝复兴之地,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长之所,白发老翁安息之地。我看这个地方很美,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于是部下将他马鞭掩埋在地下,上面立起敖包。成吉思汗去世后,部将们从六盘山千里迢迢,准备把他的遗体、衣冠、逢帐运往蒙古故地安葬。当灵车经过伊金霍洛一带时,车轮突然陷入泥泞之中,无论多少人马拉车,还是纹丝不动。这时人们想起成吉思汗生前说过的话。于是就把这个地方作为祭祀的陵地,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专门侍奉和守卫成吉思汗的陵寝。
成吉思汗祭祀
成吉思汗祭奠,每年有大祭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查干苏鲁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尔祭,九月十二日的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条祭,这四次大祭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史称为四时大祭。
祭祀成吉思汗的苏勒德
苏勒德是成吉思汗统率的蒙古军队的战旗,蒙古民族的守护神,战无不胜的象征。
祭天
祭火
祭尚西
(神树)
祭祀祖先
饮 食 文 化
内蒙古菜点特色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的菜点风味上。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内蒙古著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羊奶、马奶酒、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等。
烤全羊
烤全羊也是多年流传下来的隆重待客礼仪,其中阿拉善烤羊相当有名、正宗,现在更为流行。
待客的仪式:
把烤好的羊拿出来,使其四肢站立,放在大盘子里。向客人"亮相"以后,再拿回厨房里,把带皮的肉切开,放在盘子里,与酱和葱一起放到宴席上,然后把里脊上的瘦肉切下来,放在盘里端上去。最后把带骨头的肉端上去,接着才能上饭。这便是烤羊待客的全部过程。
献术斯
术斯是蒙古民族的节日礼宴是蒙古民族饮食文化的精萃。献术斯是非常隆重的礼节,为了增加宴席气氛,一般吃术斯之前都要吟唱现成的《术斯祝词》。吟唱者可以是卸羊者或主人方面的人,也可以由其他人越俎代包。诵念献全羊术斯的祝词之前,向祝词者敬一杯酒。诵念祝词的人先用无名指向上弹酒,然后举杯诵辞。诵念祝词时的姿势各有不同,老年人坐着,中年人单腿跪着,年轻人站着。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说辞的内容和祝诵方法没有规定,根据各地的习惯和宴席的内容(如那达幕大会、敖包会、婚礼等)而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祝词。
劝 酒
蒙古民族的节日礼宴有敬酒、劝酒、祝酒的习俗。在酒宴开始之时,一般要唱着赞歌敬酒三巡,并诚挚地请客人干杯。
敖包
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体的传播下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民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
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
宗教文化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灵, 17世纪以后黄教虽然传入蒙古地区,但萨满教的遗迹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仍然保存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祭天: 祭腾格里(天)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山丘等高处立木头或石堆等标记,以此代表“腾格里”。
祭地: 祭地也是蒙古人自然崇拜的一种。蒙古人有“天父地母”之说,认为大地上有名的山川和奇特的草木都有自己的主神。蒙古人把鲜奶和奶酒每天早晨酹向所在地的山巅,表示致祭。
祭敖包: 这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习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 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 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
藏传佛教(喇嘛教)
藏传佛教自公元十三世纪传入蒙古地区,十六世纪后期,阿勒坦汗不遗余力地推行藏传佛教。经过几百年的潜移默化,佛教的观念内容已渗透到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规范、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之中,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
召庙文化
呼和浩特市是一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人们也把它称作召城。召,是蒙古语,译成汉语就是寺庙。而事实上,呼和浩特是先有召,后有城。在这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大召了。在呼和浩特大召内现在供奉着一座全国最大的银佛。介绍内蒙古的英语ppt:这是介绍内蒙古的英语ppt,包括了Inner Mongolia,Hohhot is the capital of Inner Mongolia,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Archery(射箭)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内蒙古的旅游介绍ppt:这是内蒙古的旅游介绍ppt,包括了风俗人情,民族风情,民间文化,旅游景点,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旅游区,成吉思汗陵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ppt内蒙古大草原:这是ppt内蒙古大草原,包括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在遥远的内蒙古,接近中国最北的地方,距离上海有3000多公里远,呼伦贝尔有很多植物在我们上海是看不到的,有的很大,也有的很小,都很可爱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草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