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401.50 K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8-04-04
- 素材编号:
- 183711
- 素材类别:
- 仪器设备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空气过滤除菌工艺流程图PPT课件,包括了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空气除菌方法,过滤除菌的机理,空气过滤除菌的流程,介质过滤除菌的设备及计算等内容,第4章 空气除菌的工艺及设备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 空气除菌方法 过滤除菌的机理 空气过滤除菌的流程 介质过滤除菌的设备及计算 空气除菌的必要性 发酵工业中,绝大多数是利用好气性微生物进行纯种培养,空气则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空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随着空气进入培养液,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会迅速大量繁殖,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干扰甚至破坏预定发酵的正常进行,使发酵产率下降,甚至彻底失败。因此,无菌空气的制备就成为发酵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空气净化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的除菌效果、设备条件和经济指标各不相同。实际生产中所需的除菌程度根据发酵工艺要求而定,既要避免染茵,又要尽量简化除菌流程,以减少设备投资和正常运转的动力消耗。本章将讨论合理选择除菌方法,决定除菌流程以及选用和设计满足生产需要的除菌设备等。4.1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发酵工业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 4.1.1无菌空气 发酵工业应用的“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微生物含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满足发酵生产的空气称为“无菌空气”,欢迎点击下载空气过滤除菌工艺流程图PPT课件。
空气过滤除菌工艺流程图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仪器设备PPT类型的PowerPoint.
第4章 空气除菌的工艺及设备 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 空气除菌方法 过滤除菌的机理 空气过滤除菌的流程 介质过滤除菌的设备及计算 空气除菌的必要性 发酵工业中,绝大多数是利用好气性微生物进行纯种培养,空气则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空气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随着空气进入培养液,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会迅速大量繁殖,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干扰甚至破坏预定发酵的正常进行,使发酵产率下降,甚至彻底失败。因此,无菌空气的制备就成为发酵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空气净化的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的除菌效果、设备条件和经济指标各不相同。实际生产中所需的除菌程度根据发酵工艺要求而定,既要避免染茵,又要尽量简化除菌流程,以减少设备投资和正常运转的动力消耗。本章将讨论合理选择除菌方法,决定除菌流程以及选用和设计满足生产需要的除菌设备等。 4.1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发酵工业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 4.1.1无菌空气 发酵工业应用的“无菌空气”是指通过除菌处理使空气中含微生物含量降低在一个极低的百分数,从而能控制发酵污染至极小机会。满足发酵生产的空气称为“无菌空气”。 4.1.2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垂直高度 各地空气中所悬浮的微生物种类及比例各不相同,数量也随条件的变化而异,一般设计时以含量为103~104个/m3进行计算。 4.1.3发酵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 各种不同的发酵过程,由于所用菌种的生长能力、生长速度、产物性质、发酵周期、基质成分及pH值的差异,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如酵母培养过程,其培养基以糖源为主,能利用无机氮,要求的pH值较低,一般细菌较难繁殖,而酵母的繁殖速度又较快,能抵抗少量的杂菌影响,因此对无菌空气的要求不如氨基酸、抗生素发酵那样严格。而氨基酸与抗生素发酵因周期长短不同,对无菌空气的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影响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订出具体的工艺要求。一般按染菌机率为10-3来计算,即1000次发酵周期所用的无菌空气只允许1~2次染菌。注意 虽然一般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是能耐恶劣环境的孢子或芽孢,繁殖时需要较长的调整期。但是在阴雨天气或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时,空气中也会悬浮大量的活力较强的微生物,它进入培养物的良好环境后,只要很短的调整期,即可进入对数生长期而大量繁殖。一般细菌繁殖一代仅需20~30min,如果进入一个细菌,则繁殖15h后,可达109个。如此大量的杂菌必使发酵受到严重干扰或失败,所以计算是以进入1、2个杂菌即失败作为依据的。 4.1.4空气含菌量的测定 空气是许多气态物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惰性气体及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除气体外,尚有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而灰尘主要由构成地壳的无机物质微粒、烟灰和植物花粉等组成。一般城市灰尘多于农村,夏天多于冬天,特别是气候温和湿润地区,空气中的菌量较多。据统计,大城市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数约为3000~10000个。要准确测定空气中的含菌量来决定过滤系统或查定过滤空气的无菌程度是比较因难的。 4.2 空气除菌方法对空气的要求随发酵类型不同而异 厚层固体曲需要的空气量大,压力不高,无菌度不严格,可选用离心式通风并经适当的空调处理(温、湿)就可以了;酵母培养消耗空气量大,无菌度也不十分严格,但需要一定压力以克服发酵罐的液柱阻力,所以一船采用罗茨鼓风机或高压离心式鼓风机通风; 而对于密闭式深层好气发酵则需要严格的无菌度,必须经过除菌措施,由于空气中含有水分和油雾杂质,又必须经过冷却、脱水、脱油等步骤,因此,无菌空气的制备须经过一个复杂的空气处理过程。同时,为了克服设备和管道的阻力并维持一定的罐压,需采用空气压缩机。空气除菌的方法 4.2.1辐射灭菌 α射线、X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超声波等从理论上讲都能破坏蛋白质,破坏生物活性物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应用较广泛的还是紫外线,它在波长为226.5~328.7nm时杀菌效力最强,通常用于无菌室和医院手术室。但杀菌效率较低,杀菌时间较长。一般要结合甲醛蒸汽等来保证无菌室的无菌程度。 4.2.2加热灭菌 虽然空气中的细菌芽孢是耐热的,但温度足够高也能将它破坏。例如悬浮在空气中的细菌芽孢在218°C下24s就被杀死。但是如果采用蒸汽或电热来加热大量的空气,以达到灭菌目的,这样太不经济。利用空气压缩时产生的热进行灭菌对于无菌要求不高的发酵来说则是一个经济合理的方法; 采用加热灭菌法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辅助措施以确保安全。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低,受热不很均匀,同时在压缩机与发酵罐间的管道难免有泄漏,这些因素很难排除,因此通常在进发酵罐前装一台空气分过滤器。 4.2.3静电除菌 静电防尘是利用静电引力来吸附带电粒子而达到除尘、除菌的目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其孢子大多带有不同的电荷,没有带电荷的微粒进入高压静电场时都会被电离变成带电微粒。但对于一些直径很小的微粒,它所带的电荷很小,则微粒就不能被吸附而沉降,所以静电除尘对很小的微粒效率较低。 用静电除菌净化空气有如下优点: (1)阻力小,约1.01325×104Pa; (2)染菌率低,平均低于10~15%; (3)除水、除油的效果好; (4)耗电少。缺点是设备庞大,需要采用高压电技术,且一次性投资较大;对发酵工业来说,其捕集率尚嫌不够,需要采取其它措施。 4.2.4介质过滤 介质过滤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常使用的空气除菌方法。它采用定期灭菌的干燥介质来阻截流过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从而制得无菌空气。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活性炭或玻璃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有机和无机烧结材料等。由于被过滤的气溶胶中微生物的粒子很小,一般只有0.5~2μm,而过滤介质的材料一般孔径都大于微粒直径几倍到几十倍,因此过滤机理比较复杂;随着工业的发展,过滤介质逐渐由天然材料棉花过渡到玻璃纤维、超细玻璃纤维和石棉板、烧结材料(烧结金属、烧结陶瓷、烧结塑料)、微孔超滤膜等。而且过滤器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和新的结构,把发酵工业中的染菌控制在极小的范围。 4.3 过滤除菌的机理 目前发酵工厂采用的空气过滤设备大多数是深层过滤器和玻璃纤维过滤纸过滤器,所用的过滤介质一般是棉花、活性炭,也有用玻璃纤维、焦炭和超细玻璃纤维、维尼龙等。对不同的材料、不同规格、不同填充情况,都会得到不同的过滤效果。 空气溶胶的过滤除菌原理与通常的过滤原理不一样,一方面是由于空气溶胶中气体引力较小,且微粒很小,常见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在0.5~2μm之间,深层过滤所用的过滤介质----棉花的纤维直径一般为16~ 20μm,填充系数为8%时,棉花纤维所形成的孔隙为20~50μm;超细玻璃纤维滤板因纤维直径很小,为1~1.5μm。微粒随气流通过滤层时,滤层纤维所形成的网格阻碍气流直线前进,使气流无数次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这些改变引起微粒对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重力沉降、阻拦、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将微粒滞留在纤维表面上。 4.3.1扩散捕集作用直径很小的微粒在很慢的气流中能产生一种不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扩散。扩散运动的距离很短,在较大的气流速度和较大热纤维间隙中是不起作用的,但在很慢的气流速度和较小的纤维间隙中,扩散作用大大增加了微粒与纤维的接触机会,从而被捕集。 4.3.2惯性捕集作用惯性捕集是空气过滤器除菌的重要作用,其大小取决于颗粒的动能和纤维的阻力,也就是取决于气流的流速。惯性力与气流流速成正比,当流速过低时,惯性捕集作用很小,甚至接近于零;当空气流速增至足够大时,惯性捕集则起主导作用。纤维的碰撞滞留效率等于零,这时的气流速度称为惯性碰撞的临界速度vc。vc是空气在纤维网格间隙的真实速度,它与容器空截面时空气速度vs的关系受填充密度α的影响。临界速度vc的值随纤维直径和微粒直径而变化。 4.3.3拦截捕集作用 气流速度降低到惯性捕集作用接近于零时,此时的气流速度为临界速度。气流速度在临界速度以下时,微粒不能因惯性滞留于纤维上,捕集效率显著下降。但实践证明,随着气流速度的继续下降,纤维对微粒的捕集效率又回升,说明有另一种机理在起作用,这就是拦截捕集作用; 微生物微粒直径很小,质量很轻,它随低速气流流动慢慢靠近纤维时,微粒所在的主导气流流线受纤维所阻,从而改变流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而在纤维的周边形成一层边界滞流区。滞流区的气流速度更慢,进到滞流区的微粒慢惕靠近和接触纤维而被粘附滞留,称为拦截捕集作用。拦截捕集作用对微粒的捕集效率与气流的雷诺准数和微粒与纤维直径有关。 4.3.4重力沉降作用微粒虽小,但仍具有重力。当微粒重力超过空气作用于其上的浮力时,即发生一种沉降加速度。当微粒所受的重力大于气流对它的拖带力时,微粒就发生沉降现象。就单一重力沉降而言,大颗粒比小颗粒作用显著,一般50μm以上的颗粒沉降作用才显著。对于小颗粒只有气流速度很慢时才起作用。重力沉降作用一般是与拦截作用相配合,即在纤维的边界滞留区内。微粒的沉降作用提高了拦截捕集作用。 4.3.5静电吸附作用干空气对非导体的物质作相对运动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现象,对于纤维和树脂处理过的纤维,尤其是一些合成纤维更为显著。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带有不同的电荷。有人测定微生物孢子带电情况时发现,约有75%的孢子具有l~60负电荷单位,15%的孢子带有5~14正电荷单位,其余10%则为中性,这些带电荷的微粒会被带相反电荷的介质所吸附。此外,表面吸附也属这个范畴,如活性炭的大部分过滤效能应是表面吸附作用。 上述机理中,有时很难分辨是哪一种单独起作用。总的来说:当气流速度较大时(约大于0.1m/s),惯性捕集是主要的。除菌效率随气流速度增加而增加流速较小时,扩散作用占优势。而在两者之间,可能是拦截作用占优势。以上几种作用机理在整个过程中,随着参数变化有着复杂的关系,目前还未能作准确的理论计算。 4.4 空气过滤除菌的流程 4.4.1空气净化的工艺要求空气过滤除菌流程是生产对无菌空气要求具备的参数(如无菌程度、空气压力、温度等),并结合吸气环境的空气条件和所用空气除菌设备的特性,根据空气的性质而制订的。 1.要求的低压无菌空气可直接采用一般鼓风机增压后进入过滤器,经一、二次过滤除菌而制得。如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用作层流技术的无菌空气就是采用这种简单流程。 2.供给发酵用的无菌空气,需要克服介质阻力、发酵液静压力和管道阻力,故一般使用空压机; (1)首先将进入空压机的空气粗滤,滤去灰尘、沙土等固体颗粒。这样还有利于空压机的正常运转,提高空压机的寿命; (2)将经压缩后的热空气冷却,并将析出的油、水尽可能地除掉。常采用油水分离器与去雾器相结合的装置; (3)为防止往复压缩机产生脉动,和一般的空气供给一样,流程中需设置一个或数个贮气罐; (4)空气过滤器一般采用二台总过滤器(交叉使用)和每个发酵罐单独配备分过滤器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无菌。 4.4.2过滤除菌的一般流程空气过滤除菌一般是把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先进行压缩前过滤,然后进入空气压缩机。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空气(一般压力在0.2MPa以上,温度120~160°C),先冷却至适当温度(20~25°C)除去油和水,再加热至30~35°C,最后通过总空气过滤器和分过滤器(有的不用分过滤器)除菌,从而获得洁净度、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工艺要求的灭菌空气;在空气处理工艺过程中,各种设备系围绕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压缩前空气的质量(洁净度);另一个是去除压缩空气中所带的油和水。 1.提高压缩前空气的质量 主要措施是提高空气吸气口的位置和加强吸入空气的压缩前过滤。 (1)空气吸气口提高空气吸气口的高度可以减少吸入空气的微生物含量。据报道,吸气口每提高3.05m,微生物数量减少一个数量级。由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因地区、气候而不同;因此吸气口的高度也必须因地制宜,一般以离地面5~10m为好。在吸气口处需要设置防止颗粒及杂物吸入的筛网(也可以装在粗过滤器上),以免损坏空气压缩机; (2)粗过滤器吸入的空气在进入压缩机前先通过粗过滤器过滤,可以减少进入空气压缩机的灰尘和微生物,减少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活塞和气缸的磨损,减轻介质过滤除菌的负荷。常用的粗过滤器有油浸铁丝网、泊浸铁环和泡沫塑料等。 2.去除压缩空气中所带的油和水 (1)一级空气冷却器用30°C左右的水,把从压缩机出来的120°C或150°C的空气冷却到40~50°C左右;(2)二级空气冷却器用9°C冷冻水或15~18°C地下水,把40~50°C的空气冷却到20~25°C。冷却后的空气,其相对湿度提高到100%,由于温度处于露点以下,其中的油、水即凝结为油滴和水滴;(3)空气贮罐用以沉降大的油滴和水滴及稳定压力;(4)旋风分离器用以分离50μm以上的液滴及部分较小的液滴。 (5)丝网除沫器用以分离5μm以上的液滴。使用丝网除沫器需控制好空气的流速,并不断去掉凝结下来的油水。在空气压力为0.2Mpa(表压)的情况下,最佳的空气流速应为1~2m/s(空床速度),在此操作条件下可以去掉较小的雾滴;(6)空气加热器分离油、水以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仍然为100%,当温度稍微下降时(例如冬天或过滤器阻力下降很大时)就会析出水来,使过滤介质受潮。因此,还必须使用加热器来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在60%以下),以免析出水来。 4.5 介质过滤除菌的设备及计算 4.5.1深层过滤效率和过滤器的计算 1.对数穿透定律研究过滤器的过滤规律时,先排除一些复杂的因素,假定: (1)过滤器中过滤介质每一纤维的空气流态并不因其它邻近纤维的存在而受影响; (2)空气中的微粒与纤维表面接触后即被吸附,不再被气流带走; (3)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与空气中微粒的浓度无关; (4)空气中的微粒在滤层中递减均匀,即每一纤维薄层除去同样百分率的菌体。这样,空气通过单位滤。层后,微粒浓度下降量与进入此介质的空气中的微粒浓度成正比。 对数穿透定律 上式称为对数穿透定律,它表示进入滤层的微粒数与穿透滤层的微粒数之比的对数是滤层厚度的函数。N2/N1称为微粒通过介质的穿透率,以P表示,则介质层过滤效率η用l-P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