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811.5 K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lipeier
- 上传时间:
- 2019-11-10
- 素材编号:
- 245587
- 素材类别:
- 课件PPT
-
素材预览
这是宏观经济学案例ppt展示,包括了名人名语,教材及参考书目,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内容简介,曼昆《经济学原理》,学习要求,宏观经济学教学进度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宏观经济学案例ppt展示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名人名语 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事件或公共政策时,总是记着各种模型。” ——格里高里·曼昆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 华夏出版社*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侯荣华《西方经济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趣味书目: 梁小民 《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出版社 韩秀云 《推开宏观之窗》经济日报出版社 刊 物 《经济学家茶座》. 萨缪尔森 诺德豪斯 《经济学》内容简介 《经济学(第18版)》是当代经济学泰斗、 197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 的不朽经济学著作,自1948 年问世以 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 多种 文字出版,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第18 版为2005 年修订的最新版,在经历了前17 版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近乎完美,而且在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和数据之后,《经济学(第18版)》可谓是更上一层楼。4 曼昆《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 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 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经济学; 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 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 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 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 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 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本书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本书前四版的中译本自1999年出版以来也一直是国内选用最多、最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 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看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4 斯蒂格利茨及其《经济学》简介 斯蒂格利茨出生于1942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此后在剑桥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 1969年,年仅 26岁的斯蒂格 利茨被耶鲁大 学聘为经济学 教授。 1979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 1988年起,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 1997年起,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4 学习要求: 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 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 学习时要搞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 宏观经济学教学进度 (总教学时数54学时,计划安排教学时数48学时,另外6学时为机动复习。)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6)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9-6)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3)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6)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6)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3)不讲 第二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6) 第二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3)不讲 注:第二十二、二十三章为学生自学。 宏观经济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第12章第1节) 宏观经济学导论 导论部分将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提要性介绍,从而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宏、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四、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宏观(Macro-)” 希腊文表示“大”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 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 宏观经济学 :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总体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一国产出、就业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 关注宏观经济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宏观经济之中 ★要关注宏观经济信息,以及这些经济信息背后的含义和联系 ★要思考这些宏观经济信息对企业、对国家及对你本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及其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问题 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走向 中国出口状况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620.9000 1991 718.4000 1992 849.4000 1993 917.4000 1994 1210.100 1995 1487.800 1996 1510.500 1997 1827.900 1998 1838.100 1999 1949.300 2000 2492.000 2001 2661.000 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波动 中国失业与通货膨胀 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国民收入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和经济实力 就业问题什么因素导致了失业的存在和增加 通货膨胀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经济周期任何国家都存在经济周期,在不同体制条件下,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何在? 经济增长问题: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 国际收支与汇率全球经济体系如何影响某个国家的经济运行 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如何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病→药方→对症下药→疗效→目标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国民收入(总产出)——GDP 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失业率 通货膨胀(物价问题)——CPI 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波动) 经济增长问题 国际收支与汇率 核心问题:国民收入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是哲学。 经济学产生于二百多年前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1723——1790) 宏观经济学产生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阐述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市场),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 他在书中的扉页上写道:献给女王陛下的书。他说: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时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929-33年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凯恩斯 “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股市这样低迷、经济这样萧条,我的药方是“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 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把坑填上。 凯恩斯乃一代天才: 出身豪门——父亲:剑桥大学经济学家、母亲:剑桥市长 全能选手——对诗歌、历史、古典文学样样精通,尤擅数学 名师之徒——马歇尔门生 早负盛名——30岁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 预言大师——准确预测二战 资本主义的坚决卫士,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死敌 ——列 宁 (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二)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 凯恩斯主义追随者们主要在以下十大研究范围内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①IS-LM模型;②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等新的消费函数理论;③加速原理、乘数原理等许多新的投资理论;④货币偏好、资产选择等新的货币理论;⑤AD-AS分析;⑥经济的动态化、长期化的增长模型;⑦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型等通货膨胀理论;⑧开放型经济理论;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⑩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需求管理的政策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发展了供给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 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70年代初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对此无法提出对策,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纷纷出笼。 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以上各学派在理论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①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②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人物简介:Milton Friedman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消费 货币史与货币政策 稳定性政策的混合使用 供给学派(拉弗) 理性预期(卢卡斯) 人物简介: Robert E. Lucas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 理性预期 货币中性理论 转型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发展而来 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发展而来 萨缪尔森的第三次综合:1948年,《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与混合经济 人物简介 萨谬尔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15~) :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三、宏、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 ----- 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主角:居民户(消费者) 需求 效用最大化 厂 商(生产者) 供给 利润最大化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政策目标:效率与公平 宏观经济学研究 ----- 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主角:政府 (调控者) 总需求与总供给 社会福利最大化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政策目标:稳定与增长 三、宏、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基础)第12章 (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核心) 第13章 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模型) 第14章 为IS—LM模型 第17章 为AD—AS模型 (三)宏观经济政策(落脚点)第15、16章 (四)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第18章 (五)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20章 (六)经济发展理论 ( 本书无) (七)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 第19章 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方法 (二)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三)均衡分析方法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五)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六)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七)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八)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 (一)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经验实证:就是对个别经济现象因果联系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从中挖掘出一般性的规律。认识路线是从个别到一般。 逻辑实证:也称为演绎法或抽象分析法。 它对因果关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借假设排除一切无关或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重要因素,从而从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路线是从一般到个别。 实证研究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存在“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 (二)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假定之一。是指在进行逻辑实证的研究过程中,总是假定当事人非常明确行为的目标,在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的进行权衡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 经济理性主义隐含了经济学研究对当事人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肯定。当事人从理性出发选择的行为与社会最优相悖时,经济学不简单的指责追求最大利益行为本身,而是探求使当事人选择这种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外部条件,如技术、资源、体制等。 一个化学家,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都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他们竭力想找出一个食品罐头的方法。 “让我把罐头放在火上烤就可以打开了。”化学家说。 “不,不,”物理学家说 ,“让我从一棵高树上把罐头仍到岩石上。” “我有一个主意。”经济学家说,“首先,我们假设有一把开罐刀……” (三)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是从物理学借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主要描述三种情况: 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保持不变 总体上,均衡指一种“保持不变”的状态。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重点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 比较静态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纬度中去研究。 (五)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经济活动为对象,它必须描绘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图景,分析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总量以及相互关系。如 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如何决定;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 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则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对象,分析单个厂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单个居民户如何得到最大满足。如 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价格等如何决定;单个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产出量、成本、收益和利润等如何决定 以及这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研究市场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不过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和供给分析有其自身特点: 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高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七)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flow 是指一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 Stock则是指一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 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 人口总数是个存量,它表示一个时点上人口数;而人口出生数是流量,它表示一个时期内新出生人数。一定的人口出生数来自于一定的人口数,而新出生的人口数又计入人口总数。 同理,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于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又计入国民财富中。 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 国民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数、受雇佣的人数是存量,而一定时间内新找到工作的人数或丢掉工作的人数是一个流量。 货币供应量是存量,而货币流通量是流量 储蓄是流量,而储蓄额则是存量 消费是流量,而消费总额是存量 (八)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 事前变量(计划量、意愿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 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 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当重要。
宏观经济学ppt贴吧:这是宏观经济学ppt贴吧,包括了本章重点,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宏观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几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演进脉络,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高级宏观经济学ppt:这是高级宏观经济学ppt,包括了矩阵代数,概念检验,微积分中的一些有用结论,积分的微分法则,对定积分微分的莱布尼兹法则,一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线性常微分方程系统,静态最优化,动态最优化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ppt:这是中级宏观经济学ppt,包括了行为方程-消费函数,行为方程-投资函数,行为方程-净出口函数,行为方程-总支出函数,行为方程-政府储蓄函数,行为方程-总储蓄函数,行为方程-货币需求函数,封闭古典理论-实体理论,开放古典理论-货币理论(P),封闭凯恩斯理论,四个市场均衡关系式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